首页 > 都市小说 > 宋穿之懒皇帝最新章节列表

第77章 (2)

♂主编强推—>火爆爽文【收藏一下,方便下次阅读】

毫不知情的官家和五姑娘努力的兜, 其他人瞅着他俩怀里的吉祥果儿,忍得脸变形了干脆哈哈哈大笑, 就连撒帐的几位夫人也是情不自禁的笑场。

这对小两口,真实诚。

实诚的小两口等到撒完帐后,对着亲友们的欢喜闹腾露出一模一样的喜悦笑容。官家还是平时那样姿态懒怠、大方友好;一直羞涩不已脸蛋儿红红的小圣人也是尽可能的放松, 端坐在那里对着众人一副大大方方的模样。

大家伙儿更是想笑。

喜庆欢快的撒帐“圆满完成”,官家和圣人完成了大婚中最为重要的仪式, 也是他们一生中很重要的一个仪式。

从此以后, 官家和圣人的身份就变了,一个从小少年郎变为人夫,一个从小姑娘变为人妇;官家要做一个好夫婿,五姑娘要做一个好媳妇。

他们要一起承担起一个家庭的责任, 夫妻恩爱、孝敬老人、繁衍后嗣、、、,虽然他俩对于这些隆重的仪式目前并没有多么的感触。

“合髻”的时候, 尚仪官准备好梳系头发用的彩缎、钗子、木梳、头须之类的, 在新郎、新娘的小部分头发上意思意思, 轻轻的梳一下,完成。

尚仪官端上来用彩带结成的同心结相连的两杯酒, 一对儿可爱精致的金质小酒杯里面倒了一小半红色酒液,晶莹透亮的诱人,官家端起一个酒杯对着媳妇敬了一下,然后小喝了一口。

这是官家第一次喝酒,龙酒和凤酒混合而成的龙凤合欢酒带有淡淡的苦药味儿,并不大好, 所以他在把酒杯递给媳妇的时候,用目光暗示她这个酒水的味道。

在西北长大的小圣人并不知道汴梁的女子大婚的时候,一般都是“惟新娘羞涩,不肯染指一尝”。明白官家意思的她虽然因为在这么多人的注视下喝“合卺酒”很是羞涩,却还是伸手端起来自己的这一杯学着官家的样子喝了一口。

众人···,圣人好气派。

同样一身儿大红礼服的苏轼大人欢欢喜喜的把他俩的酒杯对换,官家和圣人把酒杯里剩下的酒水一口气喝完。然后两个人按照家里长辈的嘱咐,听着苏轼大人高喊着“掷”,同时把酒杯朝床底下一扔。

展昭他们立刻趴床底下看,杯子一俯一仰,大吉。

喝了“合卺酒”,夫妻合二为一,情爱融为一体;掷杯一俯一仰,一正一反,一阴一阳,阴阳相合,情意相投。

天地良心为鉴,婚后百年好合,一生一世同甘共苦,患难于共。婚礼到了**,亲友们兴高采烈的高声叫好,大声的道贺吉祥,唱起祝婚词。

“歌喉佳宴设,鸳帐炉香对爇。合卺杯深,少年相睹欢情切。罗带盘金缕,好把同心结。终取山河,誓为夫妇欢悦。”

“倾合卺,醉淋漓。同心结了倍相宜。从今把做嫦娥看,好伴仙郎结桂枝。”

······

自觉完成了仪式开始犯困犯懒的官家眼睛微合,有人上前给他解开了同心结,随后展昭他们拉着他出去答谢亲友,喝喜酒;圣人在几位小公主小郡主的陪伴下,安静的坐在帐子里,脑袋里全是官家刚刚出去的时候看她的那一眼。

他好像又长高了一点儿,将来肯定能长到六尺以上;眉眼也疏朗清阔了很多,却还是满脸满眼的“喜庆和乐”、无辜纯净没变,浑身上下透出来的懒劲儿没变。

他刚刚一定是想要睡觉。

五姑娘端坐着不动,思绪飞扬,嘴角溢出美好的笑影儿,脸颊上泛起红晕,直朝脖子上蔓延。

等到夕阳落下,欢天喜地的喜宴结束,因为喝酒面色红红,实在是要撑不住的官家终于被放回来福宁殿--虽然他功力高可以运功把酒逼出来没有喝醉,但是他实在是很累很困。

可他还是不能休息。

宫人们早已在新房东间的西窗下摆好了餐桌,桌前列有像征着夫妻同席宴餐的豆、笾、簋、篮、俎。意思是官家和圣人与子民们“以后吃一锅饭”。

小夫妻俩在尚仪官的引导下,祭祀天、地、各路神灵,各个祖宗。每祭一次便要一起吃一次饭,官家和圣人两个就这样用了晚饭,在休息前把肚子吃饱了。

尚仪官北面跪,奏,“礼毕,兴。”他俩简单的喝了小半碗清汤算是吃完了花烛喜宴,完成了今儿的所有仪式,终于得以去沐浴更衣。

被宫人们送进床幔躺进小被窝的时候,官家真的是觉得今儿累的慌。身边的小媳妇好似清风明月、红霞碧水一般的舒服可人,更是让他困得一句话也不想说。

就见他迷瞪着眼睛伸胳膊把终于娶进门的小媳妇朝怀里一搂,调整了一个让两个人舒服的姿势,然后就抱着一直想抱着睡觉的人,模模糊糊的说了一个字“安”。

转眼间睡了过去。

本来因为同榻而眠就激动羞涩的心脏扑通扑通跳的圣人突然被他拦住怀里,脑袋里瞬间蹦出来母亲和嬷嬷教导她的那些“小画儿”。

“···交颈鸳鸯成两两,一双月里玉芙蓉;芙蓉帐暖度**,红云簇拥下巫峰;···小语低声问玉郎,春风恼人眠不得···。”

圣人一时间羞的不行,乖乖的窝在他的怀里不敢动弹。待她迷迷糊糊中察觉到哪里不对劲想要说话的时候,又想起来他的那句“安”,然后她闻着他脖颈间隐隐约约的沉香味道,也沉沉的睡了过去。

龙凤喜床上大红的百子帐、大红的百子被、大红的缎绣龙凤双喜床幔、大红的地毯、红金相间的重重屏风、大红的牡丹花对联,大红的百宝喜柜、、、,一身儿喜庆服饰的宫人们,所有的一切都是富贵精致、华丽无双的喜庆。

秋夜里凉风习习,就连天上皎洁的白胖月亮也好像是涂了一层红晕,羞羞答答的喜人。官家睡得香甜,圣人也睡的香甜,备好了汤水等候传唤的宫人们傻眼了。

想当年圣王尧见过了一个身怀幽香,手执火种的仙女飘然而来,从此食不甘味,一心惦着仙女。经过一番磨难后两个人终于得以再次见面,尧王身材高大魁悟,相貌堂堂,仙女身形窈窕美丽动人,两人一见钟情,二见定情,直接在姑射仙洞完婚。

当下里姑射仙洞祥云缭绕,百鸟和鸣。待到结鸾之时,更有一簇神火突燃于洞顶,耀眼夺目,光彩照人。从此,世间有了把新娘的房子称作洞房,把新婚之夜称作洞房花烛夜的习俗。

所以明明应该是罗帏绣幕围春风,两两红妆笑相应;明明应该是洞房花烛明,燕馀双舞轻的洞房花烛之夜,官家和圣人真的是实打实的睡觉了?

娘吆,这可怎么办吆?

想要去唤醒官家,他们又不敢。不说这不到往常起床的时辰,就是到了,太上皇和太上皇后也有交代,让他们明天尽管睡到日中午。

想当年官家一出生上皇就有郑重的交代所有的宫人,皇儿就是打个喷嚏对于他来说也是天大的大事儿,也要迅速的和他禀告,不管什么时辰什么场合。把他们几个派来服侍官家的时候更是严肃的交代过。

小李子当下里不敢耽搁,快速的小跑着去找德福宫的王宫令,“敢问王宫令,上皇睡了没?”

虽然上皇有交代,可是官家也有交代不要轻易打扰上皇和娘娘休息。小李子在心里默默地祈祷上皇还没睡。

王宫令瞅着小李子脸上的急躁之色,也没问他什么事儿,“上皇今儿高兴多喝了两杯,先时睡了一会儿现在刚刚起来。现正在和娘娘一起喝醒酒汤。稍等我去禀告。”

亲爹娘听完了小李子的汇报,齐齐楞眼。

太上皇后用目光询问太上皇,你和儿子讲明了吗?

太上皇重重的点头。儿子看那些“小画儿”和“大塑像”,尤其是从西夏王宫搬来的“春雕”的时候,明确的表示他懂了。

肯定是儿子这两天被累惨了,懒劲儿犯了。亲爹娘心有灵犀的想到原因,内心里无奈又好笑。

太上皇非常的犹豫、纠结。儿子身为官家,不算普通百姓家的“拜舅姑”、“拜门”,他还是有很多祭祀活动要做。虽然他们因为要赶在搬家之前去巩县祭祀祖宗,不能在汴梁把各项礼数做满做一个月,但是该有的礼数却是一样不能少。

而按照儿子的懒劲儿,他不光这一个月,他在到了燕京把新窝安顿下来之前,肯定是钻进被窝就睡觉,实打实的睡。

太上皇后沉吟了一番,不确定的问道:“皇儿还不满十五岁,不着急?”太上皇想到他当年大婚后那些一出生就夭折的孩子们,想着太医的叮嘱,虽然很是着急抱孙子,还是对小李子挥了挥手让他回去。

熟知儿子性情的亲爹娘同意了下来,无知无觉的官家和作为羞涩新嫁娘的圣人就在他们的新婚大喜之日里,光明正大的“睡觉觉”。

作者有话要说: 《长门赋》,描述了失宠的陈皇后得知武帝许诺朝往而暮来,于是苦苦等待。可是天色将晚,还不见君王幸临,于是她独自徘徊,“悬明月以自照兮,徂清夜于洞房”。这里的洞房就不是指新人完婚的新房,而是指幽深而又豪华的居室。

到了唐代,洞房一词频频用来指代男欢女爱的场所,借以描写“闺情”。如“落叶流风向玉台,夜寒秋思洞房开”。把洞房用作新婚之夜的称呼,开始于中唐或者晚唐好像。

第 86 章

月亮尽情的挥洒它的祝福, 月华如练,月光如水。白练流水一般的, 给世间万物都笼罩上一层轻纱一样的美梦,美梦又清又冷,柔柔淡淡的清透明亮, 好似和秋夜的美景融为一体的官家梦到自己在小窝窝里快活的迎空吞吐月光精华。

梦里的皓月寒江万籁俱静、空旷浩渺,清风和明月一起温柔的拂过水面, 波光粼粼、星星点点的醉人;梦境般的福宁殿里, 懒懒的微风吹起枯黄将落的树叶,在熟睡的人的心里奏着潺潺的爰的乐声,簌簌之声好似新人们温柔欢悦的呼吸微语。

不薄不厚的床幔轻轻摆动,躺进香香软软的小被窝头一碰到枕头就睡着了的官家抱着自家的新媳妇, 沉浸在“清风明月”中睡得那么香那么甜--嘴角上挑,笑容和缺了一个小边的月亮一样安然。

官家安静的睡着, 呼吸浅的如同树叶飘落;同样熟睡的圣人脸上表情柔和, 她好像在做什么美梦, 嘴角慢慢的溢出一个轻轻浅浅的微笑,小鼻子微微翕动, 白瓷一样的肌肤在月光的照耀下如水晶般清澈透明,莹莹发光。

街道上隐隐约约的有更鼓声和钟声响起,大约五更天时分,刚刚过寅时的时候,天地在月光的清辉中一片朦胧迷离,准时醒来欲起身的圣人刚刚小幅度的动了一下, 突然发现自己被官家搂在怀里,愣了一下反应过来后就是脸蛋儿爆红。

过了好一会儿平复下来激动的心情,她慢慢的抬起头看着他--睡姿端正,面容酣然,长长的眼睫毛安静的平铺着。她就这么安静的看着,感觉时间都静止了。

只静静地看着他熟睡,就仿佛是永恒。也不知道过了多久,回过神来的她小心翼翼的抬手轻轻的摸了一下卷翘浓密的眼睫毛,指腹上的触感轻盈柔软。

再放开胆子细细的观察--夫妻宫饱满、双颊轮廓分明立体、子女宫中平光滑、、、,都预示着官家的感情专一,性情乐观,甚至将来会非常的宠爱子女。

真的是一个容易心软的人。

师父提醒她说官家的性格很矛盾却又奇异的和谐。他仁爱所有的大宋子民,性情天真烂漫、宽厚包容,对父母亲友们乖巧体贴,甚至对世间的花花草草、生灵万物都是一样的爱护。

可他又是一个最有刚断最不为人情、规矩所扰,不自知的人。因为霸道和杀伐对他而言是天经地义。

感受着他搂着自己的这股子柔和的,不容置疑的“霸道”,想着他昨晚沐浴完出来的时候看到她躺在床上的表情,她又忍不住笑了出来。

最爱睡觉的官家大方的分出一半儿床上地盘给他认可的小媳妇,这个认知让圣人心里欢喜愉悦。

有机灵的宫人发现圣人醒来,悄悄儿的打着手势让她继续睡;知道无须早起的圣人迷迷糊糊中七想八想的,好像睡着又好像没睡着。

等到官家醒来的时候,真的是日头老高了。他慢慢的睁开眼睛瞅着怀里的人,慢几拍的反应过来,他成亲了,这是他的新娘子。

懒官家发现她还没醒,就想再睡一轮。哪知道浅眠的圣人察觉到他的视线,眼睫毛轻轻的动抖了几下,也跟着醒了过来。

“要起了吗官家?”虽然圣人很害羞,可还是尽量镇定自己。

要起了,但是官家不想动弹。

官家用无辜的小眼神瞅着自家媳妇不说话;知道他“心意”的圣人露出一个温柔的笑,没有催他起床。圣人想的是,能这样被官家抱在怀里,好幸福;官家想的是,有个不催自己起床的媳妇,好幸福。

今儿的风比较大,小张子和小柳芽把他们要穿的衣服,佩戴的首饰都准备好却一直不见帐幔里有起床的动静。

虽然小柳芽现在升职为圣人的贴身大宫女,可她对于皇宫毕竟属于初来乍到。看着马上到午时了,心里头着急的小柳芽用目光询问小张子,能催催吗?

同样担心官家又睡过去的小张子点头,轻手轻脚的来到帐幔外头,捏着嗓子小声的唤了一声,“官家,巳时了。”

官家翻个身,抱着媳妇在床上滚了一圈儿,发现她脸蛋儿红扑扑的心跳加剧,就停了下来。

误以为他要亲亲自己的圣人被他这个停下来的动作弄得越发害羞,小睫毛微微颤抖,手足无措的等待;明白她又“紧张”起来的官家笑了一下,小好奇的试试怀里的触感,抬头细细的瞅着她红艳艳的脸颊。

好像三月桃花一样的面孔烂漫芳菲,几缕阳光透过床幔照射进来,越发显得晶莹剔透、莹洁光滑。薄如蝉翼、色若凝霞,好像--吹一吹、弹一弹就会弄破。官家小纠结,终于放弃再抱着她滚几圈的打算。

小媳妇果然和他的小被窝一样香香软软。

官家在洗漱穿衣的时候这般想着,小开心。

宫人们看着打扮一新,一身儿常服的圣人,心里想的是,海棠红晕润初妍,杨柳纤腰舞自偏。声音落出,有燕语莺啼之致,不必歌而歌在其中矣;回身迈步,有柳翻花笑之容,不必舞而舞在其中矣。

不管如何,心里头莫名小失落的圣人瞅着官家眼里的开心,她也很开心。

“莫名”开心的小两口收拾妥当后就开始了新婚第二天的头一件大事儿。宫人在寝殿里面摆好了桌子,桌子上面摆着镜台、镜子等,圣人往上展拜,是为“新妇拜堂”。

拜了堂,就是成为这个皇宫的女主人,成为官家小地盘上的另一半拥有者。圣人的心里欢呼雀跃--她一定会努力,努力的成为一个更好的她,努力地让他的领地因为她的加入变得更加光芒璀璨、绚丽多姿。

官家不大明白小媳妇的“踌躇满志”从何而来,不过他也没问,她开心就好。

“嫁女之家,三日不息烛,思相离也;娶归之家,三日不举乐,思嗣亲也。”孔圣人说的这句话非常的有道理,淳朴无华道尽人间真情。

华夏入汉以后,人们虽然不再满足于古板而沉闷的旧式婚礼,不再固守“三日不举乐”的古训开始喧嚷纷闹的大操大办,使婚礼蒙上热闹的喜庆色彩。但华夏人还是非常的敬重祖宗们和长辈们,尽可能的把古礼都留下来。

所以官家和圣人热闹喜庆的婚礼过后,就是各种古礼活动。

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这首诗词虽然是抒发朱庆馀作为一名应试举子,在面临关系到自己政治前途的科考时所特有的不安和期待,却是很好的表达了新嫁娘担心自己不能讨得阿翁阿姑欢心的忐忑心情。

官家踱着小方步慢腾腾的走,跟在他的身边的圣人不知不觉中慢了下来,从并排变成一前一后。

心里装着小小心事的圣人脚步迟疑,一会儿纠结他们起晚了;一会儿纠结自己的妆容;一会儿纠结他们昨晚上没有按照礼法完成“洞房花烛夜”,太上皇和太上皇后可能会有的责备。

感受到她这番情绪波动的官家转过身来,小疑惑的看了她一眼;圣人吞吞吐吐的说道:“我担心。”

官家更纳闷,慢吞吞的开口问道:“倾倾担心什么?”

圣人两只手放到一起又放开,望着他小小声的问道:“画眉深浅入时无?”

小媳妇如此不安和期待,官家也拿出很认真的态度,仔细的瞅着她的眉毛,回答道:“眉毛精雕细琢,入面传神。整体看眉眼和五官都是和谐生动、端庄大方。

突然被夸奖一通的圣人小羞羞,虽然没有听到他的安慰,可她的心却因为他的夸奖奇异的安定了下来。

“官家好看。”圣人鼓起勇气回了一句。

小自恋的官家自然从容的点了一下脑袋,被媳妇夸奖的他很高兴,大眼睛微微眯起,一双小卧蚕明显的显露,眼尾上勾,让人如沐春风般的舒适喜乐,也让人误会他是在深情凝视着你。放下小心事的圣人欢喜的望着他,笑颜如花,柔情似水。

懵懵懂懂的官家对于媳妇对他的喜欢稍稍有感知,这是一种很舒服的感觉,他第一次见到她的时候就接受良好,没有一点儿排斥。

两个人开开心心的来到德福宫,圣人低眉垂眼,动作恭敬端正的给太上皇和太上皇后端茶行礼。对这个儿媳妇万分满意的公婆自然是没有难为她,刚刚他们瞅着儿子儿媳妇一起走进来的美好画面就已经很开怀了

老两口欢欢喜喜的给了预先准备好的大礼,圣人一脸娇羞的接过来,这是完成了新嫁娘新婚的第二件大事--“拜舅姑”。

拜了舅姑,就是一家人了。被阿翁阿姑满意接纳的圣人望着他们脸上的大笑容,自己脸上的笑容也是止不住;官家瞅着爹爹、嬢嬢、媳妇三个人相处的其乐融融,懒懒的笑。

嫡出的亲儿子,老来子,一家四口人也就不讲究那些规矩,干脆一起用午膳。

秋天了,莲藕、萝卜等各种应季的蔬菜上来,喜吃素的一家人的当然是不会错过。太上皇咽下嘴里的清炒莲藕,发现儿媳妇有点儿小拘谨,就开口叮嘱了一声,“宫里规矩不大,儿媳妇莫拘束。”

太上皇后盛好了一碗萝卜熬的鱼汤,跟着附和:“上皇说的在理,一家人随意相处就好。忙完了这两天我和你细细的讲。”

“好,谢阿翁阿姑。”从他们一开口就放下手上的碗筷的圣人,乖顺的答应下来,拿起筷子重新开始用饭。

官家咽下嘴里最后一口菜包子觉得味儿挺好,又夹了一个慢慢的吃;其余的三个人望着他目不斜视,专心致志用饭的样子,一起笑了出来。

作者有话要说: 不知道儿媳妇给婆婆布菜的规矩什么时候有的,没有查到相关说明。好像唐宋没有?理学没有起来,女子的生活是很美好的吼。感谢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投出[地雷]的小天使:彩虹糖 1个;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第 87 章

官家秉承着昨儿一位大人偷偷和他分享的“大道理”--在父母和媳妇相处的时候, 千万不要插言。

因为这位大人敢拿项上人头担保,这是作为孝顺的好儿子和疼宠老婆的好夫婿的必会技能之一。官家虽然非常的不明白, 可是考虑到自己没有经验,还是选择照他说的去做。不过他感觉,刚刚也确实没有需要他插言的地方。

不明所以的亲爹娘和媳妇都误以为他是饿了或者犯懒, 当下也就不再说话。一家人安安静静的用了这顿朴素清淡的午饭,一起去延福宫散步消食。

深秋的延福宫, 当然是菊花的天下。

白的似雪, 粉的似霞,黄的赛金,墨菊紫里带红透着墨宝光华,绿菊是粉嫩嫩的直达人心的绿意融融、、、。五颜六色、五彩缤纷的菊花, 其姿态当然也是变化万千--有的花瓣细长微微向上卷起;有的花瓣饱满大气,向外伸展着大有展翅欲飞之势。

圣人举目环视, 一花一色的单色各色都有, 一花有两种以上的颜色, 或者色彩变化丰富的“二乔”、“鸳鸯荷”等等也都有。瑶台玉凤、绿牡丹、胭脂点雪等菊花名品应有尽有,甚至普通百姓家常见的, 路边野生野长着的杭白菊也种有一小丛。

瑟瑟秋风中,黄叶纷飞,百花凋谢。唯有菊花挺立着枝干,张开着叶,盛开着花。一家人嗅着被誉为花中隐士的菊花散发出来的丝丝缕缕的清香,都是心旷神怡, 面露微笑。

“这盆墨菊是今年新养出来的,瞧着花朵儿还有些稚嫩。福宁殿的那盆养了好多年,去年它一直等到皇儿回来汴梁过年才谢。”太上皇后对着小墨菊笑的欢喜,随和的问道:“儿媳妇喜欢哪盆?”

“儿媳喜欢绿牡丹和雪海。”圣人回答的很诚实。

太上皇听了忍不住笑出来,“皇儿也是喜欢这些偏风骨神韵的品种。”

圣人闻言忍不住小欢喜,就见太上皇想了一下好似是自言自语的说道:“这两个品种福宁宫都有,把这盆开好的香山雏凤待会儿送到福宁殿。”

太上皇后想了想,接口道:“把那盆开始开放的二乔也送过去,看着就喜庆。”

一半红艳一半金黄迎立秋风中的二乔,确实很有三国美人姊妹的傲人风姿。老两口又开始了他们的“日常聊天”,官家眼睛微合,安静的作陪;圣人也是含笑听着他们的絮叨,乖巧的站在官家的身边。

从敬茶用饭到散步,对于新家庭适应良好的圣人此时终于在心里大松一口气,对于未来的生活有了更多的自信--远离市井嘈杂,没有折家因为姐妹们多而有的吵嘴嬉笑,却是另一种温馨和睦的家庭氛围。

儿媳妇面孔发亮,微微低着头微笑着走在儿子的身边;皇儿懒懒的迈步抬腿,眼睛迷瞪着好似要睡着。小两口之间的气氛完美融合,散步在美丽多姿的菊花丛中美的和花儿一样。亲爹娘对视一眼,心里放下心来。

儿子虽然长得讨小姑娘喜欢,但是能数十年如一日的受得住他的懒劲儿,能和他处到一块儿去不嫌弃他闷,不嫌弃他不开窍话也懒得多说的姑娘,真的是更不多见。关键是,这个人选还要能让儿子打心眼儿里接受。

儿媳妇果然是老天爷送下来的皇后人选。

非常了解儿子性情的老两口默契的想着。去年要不是儿子一心要打仗,还真的给他收复了西夏,儿媳妇就不会来汴梁,他们也不会想着让折家女儿进宫。想想吃饭的时候儿媳妇看一眼就能明白儿子的眼神示意,亲爹娘笑的满脸菊花开。

午时过后,未时正,官家和圣人在明堂殿认认真真的拜祭了皇家的祖宗们,又依次拜候了皇家的各位尊长、亲戚们。

圣人献上娘家给准备好的彩段、精致的鞋、枕等小礼物,是为“赏贺”;尊长亲戚们也准备有布匹、珠宝首饰之类的回赠礼品,是为“答贺”。

未时过后,申时正,官家带着大包小包的礼物亲自到岳家去拜礼,是为“拜门”。

女婿到岳家是为贵客,折家自然是遵守礼仪大摆酒席招待,折克柔和折克行兄弟俩陪着官家吃用了晚饭,回去时另备了礼品以及鼓乐一路吹奏着送他返家。第二天官家按照“大宋热情女婿”的标准做法,带着一车花团锦簇的礼品再去“拜门”,是为“复面拜门”。

第三天折家送来被称为“蜜和油蒸饼”的彩缎、油蜜蒸饼等食物、礼品到皇家问候圣人,是为“暖女”。

第四天,太上皇后领着儿媳妇熟悉宫里的事务,和她讲说她该知道各种宫中秘闻或者是宗室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

第五天,官家陪着亲爹去各大皇家道馆、禅院回来觉得还有时间,就在晚饭后领着小媳妇去看他的小伙伴--绝地。媳妇和小伙伴互相喜欢,彼此接受良好,官家很高兴。同样高兴的圣人就领着他去看自己的小白马望云骓。

望云骓的性情就和圣人一样,官家和绝地都很喜欢,干脆把它俩放到一起养。

第六天···;第七天,新嫁娘的圣人带回许多彩段、衣物、装饰品等返回娘家,是为“洗头”。

如此七天的礼仪和互动走下来,官家的大婚假期正式结束,圣人对于她的后宫生活有了更多更深入的了解。后面虽然还有一些祭祀,和岳家的往来活动,却是不再如此繁琐,只管等着新婚一个月时大开宴席请客,做“满月”。

一般情况下,做了“满月”以后,结为秦晋之好的两家人的大婚礼数才算是正式结束。

可是官家等不到满月的宴席。他需要在年底冰冻之前完成搬家的任务。在此之前,还要去一趟巩县祭祀祖宗们。

于是官家在第八天早上用完早膳后,没有立即出门去上朝。

“倾倾,我打算过两天就出发巩县,然后从洛阳坐船直接去燕京。我们的‘满月’宴席可能要在路上办,或者到燕京后补办。”官家觉得他需要在和朝臣们定下来之前,先和小媳妇、爹爹和嬢嬢说明一下。

圣人微微一愣,随即明白过来官家话里的歉意和解释之意,笑的格外温柔。

“我这两天也有考虑这个事儿,确实是时间紧张的很。官家的计划很好,坐船比马车快很多,而且舒适。至于满月的宴席,虽然母亲和大哥、二哥他们也要去巩县拜祭祖宗,可是路上毕竟不大方便。不若就在燕京补办,正好和燕京百姓一起乐呵乐呵。”

媳妇如此善解人意,官家忍不住真心道谢,“谢谢倾倾。”

“谢谢官家。”谢谢你,能够如此尊重。

可人的小媳妇能如此领会他的意思,官家乐得眉眼弯弯。然后他又拐去和爹爹、嬢嬢说明情况。

同样知道时间紧张的太上皇和太上皇后对着晨光下的汴梁抹抹眼泪,安排宫人们立即开始打包行李。

大宋的皇陵和忠臣良将的陵墓在巩县,也就是生在苏杭,葬在北邙的北邙。巩县隶属郑州,郑州隶属京畿路,是京畿路所辖四辅郡之一的“西辅”。因为郑州处在汴梁和洛阳的中间偏开封的位置,所以朝臣们都同意官家的计划,从洛阳坐船直接去燕京是最好的方式。

九月初二十八这天,钦天监给的好日子,宜搬迁。稀稀疏疏的朝霞映在东方的天空,辰时正,官家领着一家人,还有同样要去巩县祭祀亲人的大臣们,出发离开汴梁。

闻讯的汴梁城百姓倾城而出给他们的小官家送行。

不管是随后就要跟着搬迁到燕京的百姓,还是不舍得离开家乡打算留守汴梁的百姓,都是默默的望着他骑在绝地上的背影。

曾经他们以为,上天送给大宋的继承人是一个可爱聪明的小娃娃,后面他们又知道了,小娃娃虽然很可爱很聪明,还很懒很喜庆。

可他们不光是一如既往的喜欢他,爱护他,还觉得他非常的亲切可人,因为他们看着一两岁的小官家趴在亲爹的怀里任凭亲爹对着相扑比赛大声叫好兀自酣睡的样子,是发自内心的开心和欢乐。

再后来小娃娃转眼间长成了俊俏小少年,十二岁就登基做了皇帝。在他们正在感叹他的年少不易为政的时候,又得知他因为李元昊的挑衅要御驾亲征去打西夏和辽国。

然后他们就知道了,小官家懒劲儿背后的杀性和霸道,智慧和谋略。

他和太上皇一样的仁厚慈爱,但是太上皇可以为了不起战事而忍耐自己的脾气和委屈,官家不会。因为他坚信和平是要打下来的,不是求和求来的。

他和太上皇一样的重视学院和科考,但是他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赵家宗室和文人们的特权几乎被取消干净;皇室的祖宗家法“不杀文人”,被他废了;“皇家和士大夫共治天下”的祖令,被他扩大了,墨家、法家、医者、、、,都被他一一捧起来。

胆敢贪污受贿、起事闹事,不管是朝廷命官,还是大儒士族、世家望族,都倒在包大人的铡刀下,禁军们的大刀下。大宋所有的保守人士都不敢再出言反对。

而这所有的一切都有一个基础,那就是禁军。官家通过西夏一战把禁军的主力军中路军完全收复,如臂指使。他没有太上皇的顾虑和犹豫,也没有一般帝王都担心的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