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小说 > 爱新觉罗家族史最新章节列表

第152章

抗日战争的胜利,第一次改写了近代以来中华民族饱受列强侵略、欺侮的辛酸史,中国人终于有了一次扬眉吐气、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机会。然而,民国时期的满族人,尚没有取得与汉族平等的权利。最令满族人难堪的,除了生计的普遍贫困,便是社会上司空见惯的歧视。尽管《关于满、蒙、回、藏各族待遇之条件》明文规定“与汉人平等“,尽管民国提出“五族共和“的口号,事实却表明,辛亥革命的成功未能圆满地解决民族矛盾问题。而清朝长期奉行的民族压迫、歧视政策,又在满汉两个民族间播下了仇怨的祸种。“鞑虏“、“胡儿“、“老爷骑马你骑(旗)人“、“满板“之类歧视性称呼不绝于耳。旗人谋职往往受到歧视。许多旗人为了生存,只有隐瞒自己的真实身份,尤其满洲旗人,几乎全部隐去自己的族属、姓氏,改称汉族从汉姓用汉名。旗装、辫发也消失得无影无踪。满族人唐日新在一首忆昔的诗中沉痛写道:

自从民元到如今,民族沉怨似海深,旗族伤残如草菅,谁敢自言满族人。

“天潢贵胄“的嫡裔们,也同样受到歧视。如睿亲王多尔衮第十三世孙金寄水,在上小学时常被同学呼为“小满奴“。他少年时代的诗草中,就有“无故人前遭白眼,姓铜也比姓金强“的句子,可看出当时的苦闷心情。[73]因此,在争取各民族平等这一点上,他们与广大满族人民是同声相应的。由于他们在社会上仍有一定地位,在满族内部也有较大影响,所以,在满族争取平等的活动中,不仅有他们参加,而且还在其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民国年间,北京满族曾多次发起要求平等待遇的活动,主要集中在解决满族儿童升学、成人就业、不受污辱三项要求上,但活动规模较小。其中影响最大的是溥儒等人发起组织的满族文化协进会(后改称满族协会),以及在该协会领导下层开的请愿活动。

溥儒(恭亲王溥伟之弟)的画与张大干齐名,号称“南张北溥“。沦陷时期,未曾去过伪满洲国,为时人所重。1946年,南京国民政府特邀其代表满族参加“制宪国民大会“。同时被邀的还有满族代表毕天民(医生)和穆精阿(新疆满族)。毕天民代表满族发言时,会上曾发生争执。事后有报纸诋毁“满族代表扰乱会场“。消息传到北平,在满族中引起很大震动。

图66 溥儒(心畬)行草书联

溥儒回到北平,和溥芸子(大学教授)、宪度之(肃亲王善耆第十九子宪容)等人联络满族同胞,成立一个群众团体,作为进一步要求平等待遇的后盾。首批入会者多是文化界人士,遂定会名为“满族文化协进会“。[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