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现实小说 > 唐宋历史评论.第三辑最新章节列表

第132章

♂主编强推—>火爆爽文【收藏一下,方便下次阅读】

缺点方面,首先是作者论证的方式相对单一,比如对清流词臣的叙述,基本从墓志传主生平入手,进行个案分析。但是清流毕竟是一个群体的存在,而非仅仅单个个别的词臣,所以群体性的观察是不可缺的。当然,这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因为作者对大量数据统计的怀疑,所以过于谨慎进行统计性的研究。其次,史料运用上,过分倚重墓志材料,而且对传世文献的警惕没有表现在对墓志史料的使用上。比如墓志中大量夸奖赞美的语句,未见作者提出质疑。

最后也是最大的一个问题,可能还是时有理论先行、强解史料的问题,尤其突出表现在《冯道》一文中。作者将冯道作为清流的典型来描述,不但与既有研究有较多冲突,与《旧五代史·冯道传》的阅读体验也有较大反差,所以读起来给人生硬和强凑之感。所以,一方面,作者要对唐宋变革这样的建构进行批判,另一方面,同样的毛病还是会出现——从理论推导出一些史实认识,来颠覆一般性的史实认识。比如作者做出这样的判断:“君主独裁最早出现在八世纪末,尤其是德宗等君主在位的时代。“这一观点不由令人想起竺沙雅章对宋太宗的判断,何其相似。还有就是对唐末五代文人地位的过高估计,显然也是由理论的需要而导致的。

当然,理论构架是个两难的问题,一方面,历史认识总是不断被建构,甚至被颠覆,需要我们去构建理论,来认识历史;另一方面,这种历史认识对历史史实的构建的界线在哪里?显然,这是非常难以把握的问题。大概也是所有史学研究者面临的困惑吧。

最后想说的是,以上所有的分析论说,只是基于作者还未完全展开的论著而言的,所以这些判断是否符合作者原意,笔者都不敢自信。也因此,我们更加期待阅读作者在该书基础上将要完成的两部新的大著。

(陆扬《清流文化与唐帝国》,北京大学出版社,2016,369页,59元。)

李碧妍《危机与重构——唐帝国及其地方诸侯》

胡耀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