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外名著 > 向东向东再向东:圣经与夏商周文明起源最新章节列表

就葬俗我发现除了特征明显的“悬棺“之外,中国还有一些介于悬棺和普通土葬之间的现象。比如我老家和四川羌族等地区实行一种相似的“窑葬“。(羌族)所谓“窑葬“就是在一面坡跟处用石板固定一个小窑洞,死者不用任何棺材躺放在其中即可①。这种“窑葬“没有高度,甚至就在路边,封口。我老家多丘陵地貌,一般多在坡跟打窑为墓,但使用棺材,外观与一般坟墓同,封口,坟脚头处放石头,现多改为砖头。但中国许多地区的墓坑方式却与西方相同:直接向地下挖坑下葬棺材,称“明坑“,比如平原地区只能如此,但他们通常会把坟头整为圆锥型,并且在最上面放一个石尖。

中国古代也有零星陶棺葬俗,南北都有发现,但多为上古时代。

根据日本学者工藤原男先生的调查,他认为羌族是火葬、土葬和水葬并行,并且火葬传统非常古老,当在佛教传入之前。(《羌族历史文化研究》P238)

我同样在电话中问及母亲家乡旧时石头的崇拜情况,除了坟头摆放石头外,当地似乎没有其他明显的石头崇拜痕迹。但是她最后提到一个重要的线索,我们邻居家的男主人年轻暴死,后来他们家盖房时为辟邪曾经在门顶上放置了一个“石敢当“。我常到他们家去,也有这个印象,但这个“石敢当“实际上是一块砖头上写了“石敢当“三个字而已。想必是石头雕刻花费巨大,他们就从简了。这次朋友李冰替我到羌族地区的调查也意外发现了一个“泰山石敢当“,是用真正的石头雕刻的,据说已经相当古老,功能就是辟邪。经过深入调查,我发现嵩县竟然也有“泰山石敢当“。

嵩县区域内坟头的石头摆放不仅形状上有小的差异,而且有特别的含义,但质量却全部都使用当地山上的一种石料:“料礓“。这个“料礓“在许多地方替代了石头。比如嵩县境内的传统民房为土墙,但是一般会在山墙最上部用料礓石装饰。“料礓“是种很难整合、外部构造不规则的石料,假如没有特殊的要求是没有人选它做墙的。

说到嵩县另外一个比较特殊的地方,不知道以后是否会找到相关的联系点。日本人有使用槲叶(属于山毛榉)包装食品的习惯,每年从中国的进口量为十多万箱(每箱3000叶)。嵩县占了全国槲叶出口量的一半。我想日本是个讲究历史的国家,但我尚未找到日本人使用槲叶的传统是否与中东有关。但令我吃惊的一个事实是,此槲叶在嵩县境内只有车村乡(与白河乡接壤)一个地方生产,别的乡镇没有槲叶或罕见。是古代曾经被有心人专门集中培植在车村乡这里,还是因为这里因为有槲叶才聚集了一批喜欢的人,而这些人恰好与日本人有着相同的饮食习惯——用具有清香味的槲叶包裹食品祝贺男孩成年?我暂且没有答案,但这些“巧合“难道不是特别有意思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