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外名著 > 希伯来民族简史最新章节列表
♂主编强推—>火爆爽文【收藏一下,方便下次阅读】

近代理性主义的代表人物是德国犹太人摩西·门德尔松(Moses Mendelssohn l729~1786)。摩西·门德尔松1729年生于一个贫困的从事抄写律法经文《妥拉》的家庭,他从小就学习《妥拉》、《塔木德》,长大钻研摩西·迈蒙尼德的哲学,后在柏林学习德语和拉丁语,结识了当时有名的基督徒戏剧作家戈特霍尔德·埃·莱辛。莱辛的名剧《犹太人》和《智者纳坦》的主题都是为犹太人和犹太教辩护的作品,劝导基督徒要友好公正地对待犹太人。在莱辛的鼓励下,门德尔松写出《哲学讲话》的论文,在当时柏林科学院举办的论文比赛中获一等奖。门德尔松被德国皇帝提升为“有特权的犹太人“,享受不受驱逐的特权。门德尔松主张并倡导犹太人掌握欧洲的文化,借以取得犹太人在法律上的平等并提高社会地位。门德尔松主张信仰应以理性为基础,他认为犹太教仅仅是犹太人所特有的律法与礼仪,它并没有独特的信仰体系,所以犹太人应放弃文化孤立的传统,广泛吸收其他民族的文化。在门德尔松的推动下,形成了一股犹太人的“哈斯卡拉“运动,“哈斯卡拉“希伯来文意为“启蒙“,“哈斯卡拉“即犹太教正统派的启蒙运动。它不反对犹太教,反对的是犹太拉比的权威,和传统保守的生活方式,反对专门注重《塔木德》的传统教育而提倡传播新知识,学习现代新的生活方式。“哈斯卡拉“运动促使犹太教的开放与世俗化,反对狭隘与保守。马克思称犹太人的“哈斯卡拉“运动使犹太人的神成为世俗的神和世界的神,(《马恩全集》第1卷第449页,《论犹太人问题》)。

摩西·门德尔松最大的贡献之一是他把《摩西五经》(即《妥拉》)翻译为德语,使犹太人掌握欧洲的语言,作为进入更广大世界生活的门径。门德尔松全名摩西·门德尔松,他继十二世纪的摩西·迈蒙尼德之后被誉为希伯来民族历史进程中十八世纪的“第三摩西“。

四、现代犹太教的派别发展

现代犹太教主要形成三派。即:正统派、改革派与保守派。正统派坚持犹太教信仰和传统,要求谨守安息日和犹太教历所规定的所有节期,遵守规定的饮食戒律和道德规条,服从拉比法庭根据犹太教律法所作的裁决等;改革派则继承犹太教的思想启蒙运动,主张消除任何使犹太人与众普通人不同之处,注重接受科学文化与现代生活习惯,不拘守犹太教的庞来传统,可以改变原有的犹太风俗习惯,此派在美国特别流行;保守派则介于正统派与改革派之间,他们原则上接受犹太律法与传统礼仪,但也主张可灵活运用,不严守割礼与饮食禁忌,此派把犹太宗教和犹太文化与民族融为一体,认为犹太教既是宗教,又是民族文化,也是犹太民族的主要标志。所以保守派比改革派更加支持犹太复国主义,而改革派原来已蜕变为民族虚无主义,愿意犹太民族融化于所在国民族之中。二次大战中,犹太人受德国法西斯大量屠杀,改革派的态度才显然有所改变,转而支持犹太复国主义。

第三节 希伯来民族历史的总结

一、民族的历史遭遇的回顾

公元70年和135年的两次犹太战争之后,巴勒斯坦的犹太人绝大多数离开本土向世界各地流散,这个流散过程是漫长的,犹太人的足迹遍及世界各大洲的主要国家。甚至东方的中国,历史上也发现有犹太人和犹太教会党的踪迹。中国境内发现的犹太人,人数最多、历史最久的是早年居住在河南开封的犹太人。他们在开封建有犹太教会堂,藏有古老的犹太经书,其教称为“一赐乐业“教,即希伯来文“以色列“的相似译音。又由于这些犹太人剔除牛羊腿筋不吃的习俗(来自祖先雅各与神较力的故事典故,见《创世记》32:32),所以也被称为“挑筋教“。犹太人进入中国的时间,至今众说不一,多数研究开封犹太人问题的专家学者认为,开封的犹太人来自印度,大概是公元前二世纪七十年代离开巴勒斯坦进入印度孟买区域,定居一千一百多年后,于中国北宋年间(公元960~1126)由海路到达中国,以后定居于当时的都城开封。犹太人总数约二、三百家,后来逐渐与汉人同化,至今仅有若干会堂遗址的碑刻存留下来。

犹太人流散于世界各国,到公元六世纪后,由于基督教和伊斯兰教的兴起,由于宗教信仰和生活习俗的歧异,更由于经济上的原因,客居异国的犹太人逐渐不受欢迎。歧视、奴役,进而迫害残杀的事件不断发生。公元700年以后,西班牙首先宣布奴役犹太人,法国也发生火烧犹太人的事件。1026年,英国开始赶逐犹太人出境,英王狮心理查(Richard Lion-Heart ll57~1199)举行加冕礼时,犹太人被大批屠杀。据说有一千五百狂热的犹太人在杀了自己的妻子、儿女之后,纵火自焚,被集体埋于约克城的宫庭附近。十一世纪至十二世纪十字军东征时,犹太人已成为十字军残杀的对象。1291年英王爱德华一世(Edward I,1272~1307)将十六万犹太人驱逐出境。1358年,法国也实行彻底赶逐犹太人的政策。1492年,西班牙、葡萄牙开始驱逐犹太人。到十六世纪欧洲发生宗教改革运动,基督教的天主教派系和新教陷入教义纷争之中,这时期的犹太人算是获得了暂时安宁喘息的机会。但总的说来,世界上的犹太人已成为被歧视、被赶逐的、不受公众欢迎的种族。每逢犹太人的居留国发生经济危机或其它社会动乱的时候,犹太人都首先成为冲击的对象与替罪的羔羊。公元十至十三世纪,西班牙的犹太人处境改善,当时阿拉伯穆斯林在西班牙当权,阿拉伯人对犹太人友好,于是西班牙一度成为犹太教新的活动中心,通过阿拉伯语接触到亚里斯多德的希腊哲学,由此进一步发展犹太教的神学。但到公元十五世纪末年,阿拉伯人在西班牙的统治结束。取代的天主教诸侯厉行政教合一政策,设立异端裁判所,审讯迫害犹太人,把犹太人驱逐出境。大批犹太人流散到北非、西亚等穆斯林国家,多数从事农业劳动,这一类犹太人称塞法尔德人(Sephardi),文化一向较为落后,具有东方人的气质。另一类辗转进入欧洲波兰、俄国、东西欧等国,这批犹太人后来发展为“阿什克纳茨人(Ashkenazi),具有欧洲人的气质,文化程度较高。这两类犹太人构成为今日以色列国内的主要民族成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