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穿越小说 > 三生石第一季长恨花最新章节列表

第二十九回悠悠生死别经年 魂魄不曾来入梦

♂主编强推—>火爆爽文【收藏一下,方便下次阅读】

玄宗让高力士派出去寻找玉环的人马,出去了好几批。由于战乱,去岭南的人马可走了不少冤枉路,有的刚要走个捷径,一听逃难的百姓说前面在打仗,只好往后退,不得已最后只好进入蜀中,到长江乘船才去到江南。

此时的大唐,也只剩下蜀地和江南以南一直到沿海的州道还算平静,虽也有不少少数民族的部落趁唐王朝战乱之机揭竿而起,但还没有谁像安禄山和史思明那样的,闹得这么邪乎想一统江山,自己做皇帝。

本来就路途遥远,再加上绕道而行,一年多才有寻访使回到长安。不说大家也知道,带回来仍然是失望。可只要还有派出去的寻访使没有回来,玄宗就仍存在着一丝幻想。

在这种希望的燃烧下,玄宗终于按捺不住期盼的心情,他召来高力士商议,让他选拔死士,冒险进入范阳腹地,悄悄的寻访。

可眼下范阳地界的征战正如火如荼,怕被叛军抓了差的百姓都拖家带口的往河南或江南逃难,还真没有几个大胆的往范阳里面跑。所以先期高力士派出去的两批死士,不是被叛军抓住征了兵役,就是在逃亡途中被斩杀,逃回来的死士一说,高力士也是摇头叹息。

在玄宗的一再催促下,高力士又组织了三批死士。这回他们没有去闯那个龙潭虎穴,而是像去江南一样绕道蜀地,这次他们绕道陇右,走契丹和奚族的领地,去到范阳地界。

这条道路危险重重,中原的人到契丹和奚族的领地非常显眼,况且眼下契丹和奚族正在安庆绪和史思明的叛军带领下与大唐交战。所以派出去的人只得挑荒山野岭穿行,根本就不敢在有人烟的地方出没。这一路风餐露宿还不是难事,还得同猛虎豺狼等野兽周旋,尤其进入深山老林,人迹罕至,对于这些寻人的人来说,生存是一种考验。

可他们别无选择,这世界上比猛兽更凶猛的是人。一头是急红了眼的玄宗和高力士,一边是视中原汉人生命如草芥的契丹和奚族的叛兵,再加上一路上把人当场食物的猛兽,三批死士到了平卢境界也折损过半。

活着的人好不容易到了平卢地界,再往南沿着海边就可以到幽州境,可安庆绪和史思明已然各自称王,这边就是他们的大后方。前方战事吃紧,河东境内到处都在募兵,这几个人躲躲藏藏的到最后也没逃过去,被强征入叛军当中。他们哪敢说是来干什么的,这里的最高主宰是姓安、姓史,李姓唐皇不好使。再几经分派,纷纷失了踪迹,断了联系。

苦等了大半年的高力士知道,没希望了,如果范阳叛军不被彻底剿灭,派过去多少人也是羊入虎口,有去无回。

唐王朝的战乱始终不能彻底平定,别说玄宗等的着急,肃宗也是为此添了许多白发。年轻时好不容易被立为太子,在强势的玄宗面前就始终小心翼翼,生怕做错事被其他觊觎皇太子之位的其他王子取而代之。好不容易借着安史之乱登上宝座,他可没有玄宗的福分。玄宗那时好歹都是皇家内部的争斗,虽也是刺刀见红,但毕竟不像此时,宇内战乱不宁,四境蛮族纷纷划地称王,好好的江山被搅得支离破碎,民不聊生,接手时就是一个烂摊子。

所以这样看来,当时在马嵬驿分兵时,肃宗就不愿扛起平定战乱的大旗,玄宗回长安后又几度想将皇位交还与父皇,都不算是虚情假意,而是真不愿担此重责。可历史的车轮就是这样不容抵挡的,你肃宗不在此时站在历史舞台的正中间,谁又可能替代的了你。就算是有王子想替代肃宗受此罪,可天下悠悠众口和眼下世事的现实情况,恐怕其他王子也会自动的退避三舍,情愿遥领个虚职即享着皇家富贵又不担此烦心的责任。

反观安庆绪,替了安禄山称王后,可是一天好日子没过上。以前有安禄山在他前面为他遮风挡雨,手下的诸将无论年龄长幼,功劳高低无不不对他这个假太子毕恭毕敬,礼让三分。如今自己坐在这个位子上可有点烧屁股,先不说军中大事小情自己要理清头绪酌情定夺,领地的农商民生也必是他每日不得不操心的大事。再加上父王原手下的大将并不把他太放在眼里,以史思明为首的还整日琢磨着割了他头颅自己称王称霸,对此安庆绪是心知肚明。

自打坐上这个位子新鲜了没几天,安庆绪就快把肠子悔青了。早知道这么不好玩,费劲巴拉的上来干什么,还背了个杀父的恶名。可他要是现在撒手不干,分分钟脑袋就得搬了家,不说史思明等诸将怎么样,就连跟着他的亲信也定是饶他不得,所以现在的安大王整日里愁眉不展,脾气也一天比一天坏,动不动就鞭笞手下的家将亲随,只是还不愿拉仇恨太深,随意要了这些人的性命。可即使这样,原本保着他登上宝座,想捞个荣华富贵的故旧亲随,看着他一天天萎靡,势力一天天下降,私底下也已怨声载道。

此消彼长,史思明可是越来越强大,不断有安庆绪这边的兵将投奔过去,还有一些唐朝投降过来的将军、官吏也投奔过来。他们原本是三心二意的墙头草,可肃宗那边将曾经归降安禄山的,在长安收复后又叛逃回来的陈希烈、崔光远等人一概处死的做法,反倒是让他们断了回归大唐王朝的这颗心。反正也这样了,不如死心塌地跟着史思明干,兴许能做成大事,逃出生天。

唐兵在郭子仪的带领下,率九道节度使逼近河北邺城,将安庆绪困在城中。可河北毕竟在安禄山的治下经营多年,邺城沟深城厚,从冬天一直攻到春天都没攻下来,不过安庆绪也是强弩之末了。后来倦怠的大唐军队误入驰援而来的史思明埋伏,又一次大败而归。

史思明得知官军败退,就从沙河整顿兵马,还军邺城南面。快要弹尽粮绝的安庆绪这时候来了精神,但不是帮着史思明打仗,而是趁史思明与官军大战,在后面收集了郭子仪军队败退时留在营中的粮食,足有六七万石。这么多粮草物资,让安庆绪本来最担心的粮草不足的事迎刃而解,他信心倍增。对早已不听调遣的史思明是怀恨在心,人家解了他的围救了他的命,他一点感恩之心没有,反而想全部独吞了这批物资。

于是安庆绪就与孙孝哲、崔乾等计谋,关闭邺城城门拒史思明的兵马于外,也不分拨粮草给史思明。

而孙孝哲、崔乾这等各位将领可不是安庆绪那般心思,他们知道此时战事吃紧,还不是闹内讧的时候,于是纷纷劝说:大局未稳,唐军攻势一波紧似一波,我们现在怎么能够和史王分道扬镳呢!但安庆绪对于众将的劝说一句也没听进去。

而史思明这边,还军邺城南面扎下大营后,安庆绪城门紧闭的做法更让史思明寒透了心。所以他既不与安庆绪通报情况,也不南下追击官军,只是每天在军中宴请士卒,他在等着安庆绪,给他个机会。

一天,张通儒、高尚等人对安庆绪说:“史王远道率兵来救援我们脱此困境,我们都应该去感谢慰问,您这是怎么了,连城门都不让史王进呢?”

安庆绪不耐烦的道:“史思明自认功高,何时将我安庆绪放在眼里了,我是不会去见他的,你们要去就随你们去吧。”

他是真害怕他父亲这个好兄弟,自己当天脑子一热做下杀父的错事,虽然没过多久就将李猪儿斩杀,可他知道军中将士对他的看法,这些人对他还不敢怎样,可史思明是真不好说。

张通儒、高尚等人和史思明都曾在安禄山帐下效命,情同手足。听了安庆绪的话后无不摇头叹息,心里暗道:黄口小儿,不知天高地厚,这还在战争状态,咱们的河北地界已被唐军大兵压境,你竟闹着和史思明那边分庭抗礼,实在是没有分寸。

见劝说不动,只好自己带着人去见史思明。

史思明见到张通儒、高尚等人前来,未见到安庆绪,不觉得痛哭流涕。他知道,这个兄长的儿子对自己敌意太重,说不好哪天落在他手上,必是尸首分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