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其他小说 > 大明铁骨最新章节列表

第157章 原因何在(第二更,求月票)

♂主编强推—>火爆爽文【收藏一下,方便下次阅读】

对!

一步步的来不能心急。

“等崔慕华把木料运来了到时候就有足够的木料造船了若不然可以先用松木造……不行飞剪船必须要用橡木它的速度太快普通木料不适合造它看来还是要等朝鲜的柞木啊!”

摇头轻叹着的时候不知何时走过的顾炎武听着经略的最后一句话时便笑着说道。

“经略似乎这基隆开港之后你反倒是更关心造船一事了。”

顾炎武自然不知道朱明忠的目标更为“远大”只当他是因为“基隆”开港才会关心造船。

“宁人现在基隆业已开港我又怎能不关心毕竟那岛上可不仅仅只有咱们还有荷兰人咱们想要在那里站稳脚就非得想办法充实岛上的移民、人丁不可可若是想充实移民就非得有船不可而造船又以柞木为上……”

摇头轻叹着朱明忠指着黄河的方向说道。

“除了从朝鲜运回木料之外我还命人采集树种育苗待到开春的时候就把树苗种到黄河大坝上将来还要要荒山上广建育材林虽说百年树木方可成材可若是不这样的话只恐怕不出百年便再无造船的木料……”

凭借超越时代的眼光朱明忠自然知道封山育林才是获得木材最好的办法尽管时间漫长但等到朝鲜、东北以及远东的适合造船的百年柞木伐尽时若不提前建立育材木场恐怕到时候海军就会陷入无材可用的困境。

就像英国在失去了北美殖民地后顿时陷入了无木可用的困境以至在建造军舰时不得不用性能稍次的榆木建造水线下部分。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只要有足够的耐心百年之后即便是天然林木已经伐尽那些人工林仍然可以提供足够的木料。

毕竟在木制舰船的时代决定海军命运的很可能是森林。甚至有一种极端的观点认为明清之后中国的航海技术落后跟中国沿海地区森林的退化有很大关生系当然根本上的原因还是海禁。

但木材作为基础原料当然也会起到一定的作用。

“经略所言极是这建育材林实属当然就像若无大运河两岸的数百年大柳树火药局又岂有充足柳条用于烧炭以制造火药毕竟这柳木为制药之最上选!”

在顾炎武自然而然的将育材林与运河上的柳树以及火药局的柳木炭结合在一起时他又说道。

“造船虽是必须可经略方才说过欲立足台湾非得充实台湾之人丁而这人丁充实又焉能仅以军卒役犯为主?以下官看来欲充实台湾人丁非向迁以寻常百姓不可!”

顾炎武的建议让朱明忠认真的打量他几眼心知他是有话要说的于是便笑问道。

“宁人把你的想法说来听听?”

“经略自入衙署以来下官一直在想甲申天变之时清虏为何能不过年余便夺以我大明的天下?”

提及这个问题的时候顾炎武的神情显得极为严肃。

“想我大明遗泽至今不消天下士民无不心盼大明中兴当年天变之时各地士绅百姓更是纷纷兴义军抗以清虏纵是闯逆西贼亦甘愿为我大明所驱使如李定国者虽曾为西贼反以朝廷但今却又为我大明之忠臣撑起我大明半壁江山虽得民心如此可为何又失以天下如此之快?”

顾炎武的问题让朱明忠的眉头微蹙这个问题既便是到了三个半世纪之后仍然争执不下以至于在网络上还出现了什么“阉党爱国”、“东林祸国”的段子全然不顾“东林未必都君子而阉党未必皆小人也。”的现实当然这句话反之亦然至于一味的说东林祸国根本就是无知至极只以为东林党就是文官群体全然不顾文官往大了说因“南北榜分别取士”使得文官分有南北。若不然也不会有徐光启在天津试种水稻成功后建议在北方种水稻减少漕运时出身北方的官员害怕因漕粮减少而增加家乡的田赋因而强烈反对导致营田失败。由此可见北方官员在朝中的影响力本身就不逊南方。

而且就另一方面来说明朝自万历以来党争不断东林与宣党、昆党、齐党、楚党、浙党之间互相攻击这才终于导致天启年间阉党专政的局面。如此以以江南士大夫为主的东林党又怎么可能一家独大?

党争、东林这不过只是其中的一个原因但这个原因并不是决定性的!

“那么以宁人之见到底是何原因清虏入关后我大明失以天下如此之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