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小说 > 老兵不死最新章节列表

0343 老兵的话

♂主编强推—>火爆爽文【收藏一下,方便下次阅读】

评论区,沉寂了片刻后,网友们纷纷发言。

“喷子呢?这就是你污蔑的高干子弟!”

“打心眼里敬佩他们,为此我愧疚了一生——一个当年因为逃离了战场而愧疚一生的逃兵。”

“向姜利民烈士敬礼。”

“我也是军区大院长大的孩子,不得不承认,在这种环境中长大,对于荣誉,看得很重。最渴望的事情,是得到父辈的认可。我的很多小伙伴都选择了参军或者考军校。还有,他们中有牺牲的,牺牲在了准备战争时期。所以请不要看低我们这些大院里面的孩子。”

一位认识姜利民的老兵站了出来,分享了一些经历:“听到首长讲到姜利民,我感慨万千。因为我认识他,在1959年的春天,我和姜利民同期入伍,一同被分配到贵平生产基地某团八连。”

“遥想当年,祖国的南疆绿绒毯似的秧苗,明镜似的稻田,成群结队的水牛,一切的一切都让我们这些新兵蛋子感到新鲜,在生产基地我们大开眼界。我和利民都下决心要当一名优秀的农垦兵。”

“第二天,我们就投入到了春耕春播的工作中去。连长怕我们这些新兵吃不消,便分配我们专管农具。姜利民可不是那种要照顾的人。”

老兵讲得很认真,从话语中不难看出,他真的是姜利民的战友。

“每天早出工,他把农具分好后,也随大家下田。中午,别人休息,他修整农具。晚上收工,他把农具洗净后就去清洗身上的泥巴。深夜里他在工具房找个地方,认真学习***著作。他天天如此,坚持劳动和学习两不误。”

“1959年的秋天,正当晚稻开镰的日子,突然大雨滂沱,只一夜工夫,整个生产基地一片汪洋。情况紧急,师里派来了橡皮舟,全团一齐动手,日夜奋战,把大部分泡在齐腰深水里的稻子捞了出来。”

老兵的打字速度很慢,但网友们都耐心地等待着他,评论区保持着缄默。

“但是,处在拱桥下的几十亩稻子仍泡在有近两米多深的水中,那几十亩稻子是八连为全团培育的优良稻种。情况紧急,姜利民向连长建议潜水拔稻并得到采纳。连长立即组织了三四十个水性好的同志跟着姜利民下水了。”

“潜水拔稻谈何容易!一人多深的水,硬是要潜到水底才能拔得着稻子,拔一把就得上来换口气,再潜下去拔,几十亩稻子得拔多少把才能拔完啊!体力的消耗和深秋的天气,使得潜水拔稻的同志浑身不停地打着哆嗦,于是不得不换着班来。但姜利民一下了水就不肯上来。”

“我记得,当时连长几次喊姜利民上来,但他就是不肯。连长:‘小姜你再不上来的话,我就叫人拖了。’姜利民固执地回道:‘不把稻子拔完,别想拖我上来!’说罢,他又一头扎了下去。在姜利民的带动下,经过三天奋战,拱桥下的全部稻子终于被拔了出来。”

“再后来,第二年的春天,木棉花开的季节,姜利民出席了广州军区积极分子代表大会。没过多久他就调入到了广州军区陆军第41军121师362团8连继续服役,提干当了七年排长。”

“中间我和他有过几次书信往来,1978年,服役了二十年的他本来应该转业的。但中越边境局势恶化,他主动要求推迟转业,并且要求到担任最艰巨任务的连队去......过了很久之后,我才知道,开战的第二天他就牺牲了.....我想他,我真的很想他。”

王亮点上了一支烟,静静地在那里抽着。

他知道的太多太多了,心里面所背负着的东西也就太沉重了。

人的一生有很多种选择,有些人,走向灯火辉煌;有些人,坚守在令人窒息的黑暗里;有些人,为这个国家默默牺牲;有些人,灯红酒绿,纸醉金迷......

但王亮始终坚信一点,祖国终将选择那些忠诚于祖国的人,祖国终将记住那些奉献于祖国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