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穿越小说 > 工业之流光岁月最新章节列表

第二百四十三章:详谈

♂主编强推—>火爆爽文【收藏一下,方便下次阅读】

有关CMOS光学传感器的简介,某人早已经背的滚瓜烂熟,要介绍起来,那也是毫不费劲,十分钟不到就完成大致介绍。

作为听者的姜总工和徐广成皆眼前一亮,他们还是首次听说可以用生产微处理器芯片的CMOS工艺来生产数字式光学传感器,这技术可不得了,只要能保证性能不比CCD差太多,那实在是想不出不火的可能。

“好,明天我就来你们研究CMSO传感器的实验室看看,只要技术上面是确实可行,我们光机所的弹道相机研发部门就会立刻转变技术路线,并且派出足够的人手来联合攻关该项目。”

蜀都光机所有光刻机部门,有新成立的自适应光学部门,当然不可能少了专门研究弹道相机的部门,目前三大部门在光机所内部正是三足鼎立之势,其中又以研究所总工程师姜文汗亲自负责的自适应光学为最。

三大部门未来会发展成什么样,那就得看各自的行业际遇,反正弹道相机部门最不好混,他们研究的设备几乎很难有民用可能,天生就没有大规模发展的空间。

“对于光机所的能力,那肯定是要认可,这次我们主要也就是想把相应的CMOS传感器技术实用化,能够真正做出一台相机,现在国外都已经用CCD传感器制作出多款相机,我们绝不能落后。”

八十年代的数码相机由于硬件问题还没完全成熟,但已经有消费类电子产品厂商和传统相机巨头们推出各种带有实验性质产品,样式、技术路线五花八门的同时,他们也在缓慢地促进产品走向成熟。

而要说八十年代最具有历史意义的数码相机,那就必须要说1981年索尼生产的Mavica,这是第一台采用了可交换镜头设计的数码相机,其传感器面积约为12mm×10mm,具备570×490≈28万像素,拥有标准变焦,中焦,长焦三枚镜头。

数码相机出现,给了传统相机市场大洗牌的机会,那些不能紧跟时代变革的传统胶卷相机巨头会就此陨落,此前从来没有研制过相机的消费类电子公司也可以有机会分一杯羹,索尼就是这样的存在,甚至在此之后还会有苹果公司也生产数码相机。

八十年代的消费类数码相机不成熟,主要在于它的体积没法和性能之间做到兼顾,自然就不可能和胶卷相机一样便携,再加上贵的一逼的价格,就注定它们只能是实验性质的产品。

至于此时的技术水平是否可以支持弹道相机研发需要,汪正国表示:完全不成问题。

首先是体积方面,弹道相机本来就是大家伙,就算是胶卷时代,一套设备做下来依旧重达好几十公斤,而且这种精密光学仪器,通常也都是固定安装在机架上面,便携和移动性完全不用考虑。

至于传感器本身的像素,感光面积问题,这个确实要受限于八十年代的CMSO工艺,尺寸越大,良品率越低,要做出此时主流的135胶卷相机底片大小尺寸(36mmX24mm)的传感器,这几乎是非常困难。

当然,弹道相机肯定不可能使用135画幅大小的底片,这尺寸是绝对不够,作为特种相机,在胶卷相机时代就已经把底片尺寸做到了100mmX100mm的级别。

如此巨大的感光面积,自然是为了能够保证得到足够清晰的弹道轨迹图,现在要做数字式弹道相机,传感器面积也必须得想办法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