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穿越小说 > 明初第一豪强最新章节列表

第5章 制炮打算

♂主编强推—>火爆爽文【收藏一下,方便下次阅读】

张小磊这话属于既无大纲也无细纲的即兴发挥,但也不是空穴来风。一个多月来,张小磊还算是了解了一些事情,至少明白如今天下三分。长江以北尽为明军所有,而广大湖广、两广、西南则尽为陈汉政权所有。没有了荆州和两广的东南大周明显无法同当年的东吴相提并论,在这“新三国”之中毫无疑问是势力最弱的一方。如果不是此时的北元在长城以北还颇有势力,不比那曹魏时期的北方少数民族,牵制了明王朝的不少力量,而明朝在数年前的渡江失利之后,南方准备的重点放在了陈汉政权方面,恐怕平衡早就打破了。

别的不知道,但张小磊也猜的出来:先不说那明初对待地方势力的态度,就是任何一个王朝大一统,自己这种并非显贵、也不太可能是从龙之臣的武人世家都极有可能是第一个遭遇大难的对象。而且张小磊还知道:历史上明军南下,一些受过前朝恩惠、风气也比较开化的东南子弟就连平民百姓都曾经被化为贱民。自己这种大周军官家庭的命运在遭遇大一统的情况下那就更不用说。

“如此也好,既是仙人的点化,那娘也没什么可说的。有什么需要的就跟赵管家说一声,娘也会让赵管家在宅外筹建一处地方,不要在房屋密集的内院里玩火就好。。。”

“孩儿正有此意。。。”张小磊也有些兴奋的说道。

身为多少爱好一点儿军事历史的穿越者,张小磊不知道燧发枪该怎样做,更不知道蒸汽机所需要的威尔金森镗床是什么样儿的,甚至连这个时代已经有的风箱的结构是什么样儿的都不太清楚。但有一点却是清楚的:从十三世纪火器诞生之初一直到第二次工业革命初期的南北战争早期,火门原理的前装滑膛火炮一直用了五百多年、从火门枪用到米涅弹线膛枪时代都不显得落伍。是什么让火门炮这样一种最简陋的火器、用的还一直是生铁或青铜,用了那么长时间,火力还不落伍?身为现代人的张小磊当然清楚两个字:精度。精益求精就是战斗力,在这件事情上体现的最明显不过。

正所谓万事开头难,当着手准备进行火器制造的时候,第一个问题就摆在了眼前:几倍口径?什么弹重规格?这些问题倒不算太难。张小磊信任经过几百年战争检验,又有无数知识分子从事这些方面研究的西方人的经验:12磅山地榴是八倍径、12磅加农炮也不过十四倍径。从4磅轻弹进步到6至8磅重弹、又进而统一到不论团炮还是师炮都是12磅弹、很显然:追求长身管带来的“精度”,不如重弹抗风阻能力带来的“精度”。放弃长管身节省出来的重量,还可以用于加强炮管本身的重量、以承受更大威力的炮弹。当然这也有一个前提:弹丸与炮膛的游隙不能太大。在遵循这些经验之上,张小磊也有一些自己的想法:炮兵的发展离不开马政、可大周最缺的就是马匹,甚至比同为南方的陈汉都缺。从中东进口中型马?那更不是如今自家这种门路和势力的人能够轻易解决的。而且:重型铁炮的铸造据说因为热胀冷缩问题并不是一件非常容易的事。解决这个问题的思路张小磊也想到了:那就是“组合式身管”轻型马驮载不了一百公斤的12磅山地榴身管、那就分成铜身管和外部的铁构件?

当然,从炮弹的模具、青铜的铅锡比配、炮膛的钻孔方法、火炮的比配和颗粒化等诸多方面还有很多东西要试验和试制。张小磊推断元末明初早期火器性能差很可能不完全出在身管材料上。火药工艺也是重要一方面,火药性能差异大不稳定而且废热多、自然就会产生一系列的问题。

这个时代的古人懒得试制,可张小磊却明白磨刀不误砍柴工的道理。大致的方案确定,这些都是可以逐步下足够的功夫完善的了。

就在张小磊高高兴兴的来到开蒙之后似乎有七八年时间都没有来过的书房、准备找一根比较细的硬毫毛笔和尺子,在图纸上按照自己的印象勾勾画画的时候。张宅的大门前,一名似乎是看风水算命的老人已经来到了张宅的大门前。算命老人先是看了看这张宅的大小、人手与警戒情况,就接着装模作样的吆喝道:“算卦、算卦、算灵卦。。。”

“走走走!要算卦去镇上找活计去!在我们这儿晃悠晦气不晦气!”张宅大门内,正在下张小磊新发明的一种叫做“五子棋”的两家丁见到一名似乎半算命半乞讨模样的穷道人上门吆喝,不厌其烦的说道。

“哦,这就走,这就走。。。”此时了解到张宅的规模,也推测到人手和势力情况下踩点老人心中也稍稍安了下来:这种层次的“大户”“恶霸之家”并非什么将军府或城内的衙门,应该是有把握招惹的了。为民除害顺道捞一票的风险应该不会太大。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