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玄幻小说 > 鉴宝秘术最新章节列表

第四二一四章 收获不小

♂主编强推—>火爆爽文【收藏一下,方便下次阅读】

据记载,笔搁历史由来已久,不过,从宋代文人苏易简撰写的《文房四谱》,到南宋赵希鹄在《洞天清录》中罗列的文房用品种类,笔搁始终没有名列其中。

但随着历史的演绎,历代文人墨客出于书写和作画的需求,这才出现了笔搁。

明代屠隆在《考槃余事》一书中,收集了文房用具达45种之多,其中就有笔搁一词。

但当时文人墨客所使用的笔搁较为简单,远不及现代文人书斋所备笔搁那样精致和美观。

综观明代以来的笔搁制作史,几乎所有材质均可用来制作,如金银铜铁锡、竹木牙角石等。

其形状也丰富多彩,但多以山形笔搁为基本造型,或动物,或鱼类,或龙蛇。

而一些天然自成的石质山形笔搁,则多取自天然石料,或磬石,或太湖石,因此最受文人的青睐。

这不仅仅因为此种“山形笔搁“奇拙古朴,还因为它融入了大自然的某种天然元素,置于文房书斋,如同移景换位,给人一种与大自然亲密接触的感觉,颇符合文人墨客的雅趣。

此外,山形笔搁还具有民间传说中“镇宅(石)之宝”的吉祥含义。

可惜此类纯自然的“山形笔搁“极少。

高岭土(瓷土)制作的笔搁,在历代能工巧匠的手中,也能产生一种意想不到的效果。

比如,用影青工艺制作的笔搁,用瓷雕工艺制作的仿石质笔搁等。

张天元曾见到一种瓷雕仿山形笔搁,外表呈灰白色,长度仅20厘米,在瓷工的精心雕琢下,犹如一件浑然天成、层峦叠嶂的群峰,峰与峰之间的沟壑自然逼真。

有趣的是,峰峦上竟有酷似天然形成的溶洞,布满了整件笔搁,既形似又神似,极为迎合文人墨客的雅趣。

而这蛊真人租住的房间里,就有三款不同材质的笔搁,每一件都是那么精妙绝伦。

第一件为青瓷瓷雕鱼形笔搁。

此笔搁包浆润泽,长20厘米,厘米,呈扁圆状,只是鱼形略显抽象,鱼头、鱼眼、鱼嘴和鱼尾一应俱全,特别是鱼的阔嘴张开,显得相当鲜活灵动,惹人喜爱。

而鱼背上七座高低不等的“峰“(俗称“七指“笔搁),其实是艺匠巧用鱼鳍所组成的,这充分显示了制作者极为巧妙的构图才能。

在民俗文化中,鱼暗喻“年年有余“、“年富有余“等吉祥语,因此将其置于文房书斋,正是文人墨客的情趣所在。

第二件为铜鎏金龙形笔搁。

该笔搁为明代遗存,虽有部分鎏金磨损,但器形完整,包浆厚润。

厘米,高11厘米,由两条幼龙和一老龙组成,中间的老龙显然是长者,须发飘逸,双眼正视前方,而两条幼龙均龙首向上,似在调皮地亲吻老龙的脸颊,而老龙露出慈祥可亲的模样。

幼龙身体呈弓状,自然形成高低不等的笔搁,龙爪和龙尾也呈弯曲状,且点缀几朵云纹,整件笔搁蕴含“金龙腾天“之意,疑似皇室所用,弥足珍贵。

第三件为小叶紫檀雕山形笔搁。

这个为仿碧玉笔搁,呈长条状,厘米,厘米。

由于藏者抚摸得当,且有了相当年份,笔搁已略显旧气,但极为高雅。

此物俗称“三指“笔搁,峰与峰之间的沟壑,无论是横面还是竖面,抑或是斜切面,几乎都呈直线状,只有少许部分刻有弧形线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