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玄幻小说 > 爱情住在我隔壁最新章节列表

第九章

这小伙子读的是金融,有178厘米高,干部家庭,境况不错,模样堂堂正正,比你大两岁。我和你爸也是差两岁,算命的说你们八字挺合,今后在一起不吵不闹……

我真服了老人家的侦察力和策划力,就连命数八字这等问题都核算好,现在就等金童玉女这两份主料下锅翻炒了。而今,她正热情洋溢地在我这里寻求结果,假如我会反抗和拒绝,她会不会还用小时候的那种方式将我镇压?##YQZW5#.C O M#言情#中文网

母亲满怀期待的样子让我很担忧,特别是我总拿陆竞城与胡臣宁比较,并一次次地败给了灵魂所向时,我宁肯母亲将我锁进她的首饰盒里永生永世,而不是逼我去和这样的男人共处到死。

“啊?你都没看我的邮件吗?附带照片的那封,你回去找找。”母亲有些生气了,下死命令道,“看完后,你必须给我回电话,听到没有!”

这下我招了,就是不希望她再来打搅,立刻换了一副恍然大悟的口吻说:“噢,你指的是那封附带照片的啊,我看过了,我还以为你又发新邮件了呢!”

“怎么样,这小伙子还行吧。”母亲自满地说,“他今年一月份寒假也回来,到时候安排你们见面。”

“妈,你觉得有必要吗?”我想那相亲的感觉,总觉得怪怪的。

“什么有没有必要?”她不理解地说,“难道你真要读成个灭绝师太吗?”

连这话她都懂了,看来一定是受那些八卦媒体言论的熏陶不浅。

我说:“拜托,我的妈妈,你不要再去看电视相亲节目了。要想想你是博士的母亲,不能有这么庸俗的思想和品味。”

“博士怎么啦,你读完博士不还一样要嫁人吗?”

我都快晕过去了,真不知是谁将母亲洗脑,突然间削弱了博士在她心目中的崇高地位。她的这句话真的刺伤了我,虽然她是我最亲的人。

“既然结果都是一样的,”我不满地说,“那你当初何必逼我学这学那的,还非要我科科一百分呢?”我声音暴躁起来。

母亲有些知错,便换话题,“哎呀,不说这种话了,反正呢,放寒假就给我回来,见面感觉好,就把婚事定下了。”

“妈妈,我现在公司上班,哪里还有放寒假的概念?”我感到晕,觉得母亲现在已将小算盘敲得有些无理取闹。

“好了好了,春节总有假期吧。”母亲说,“你也别再拖了,转眼三十岁就被剩下了!”

我感到无语,假如她果真有这份担忧,应该早在我二十岁时安排相亲,不必等到今天。我想,她急的不是我现在的年龄、容貌、学历、地域的问题,而是她赶在我之前,率先喜欢上了那个相片上的胡臣宁。

回到公寓,我第一件事就是打开电脑登录邮箱。再次审视胡臣宁的照片,更加不能理解母亲喜欢,认为她的审美品位正随着年龄的增大而急剧降低。仿佛我已沦为了婚嫁行列中的残次品,非要用相亲这种拙劣的手段来建立我与男人的感情关系,真不知她是怎么想的。

似乎每个成年人都会遭到父母逼婚。真弄不懂,婚姻在他们的眼里又是什么,是生孩子的理由,还是下半生的生活方式?或者说是父母打发儿女踏上人生正轨的王牌?为何我从未听到一种声音,用圣歌般的音色赞美婚姻是爱情的保险杠呢?

曾经我以为,婚姻是为了能与另一个人生生世世分分秒秒地爱下去,避免外界的干扰,所以在法律和上帝面前宣誓并签下契书。可在这个人间,不同的人,却用实际行动对我做出了千奇百怪的证明,就连我的母亲都未曾对“婚姻”做出有足够说服力的论述。

每当听母亲提起胡臣宁,我就头疼。我的母亲已被社会舆论同化成一个疯狂嫁女的老太太。好几次,我都想对她说明自己的情感状况。情绪冷静后,又觉得千万不能用这种事刺激她,不然,我连在上海读书都会遭到阻拦。

我根本没法对一个日渐糊涂的老太太解释,什么是爱情,一个人该如何善对爱情;更不能直接告诉她,我爱上了一个美丽的错误,并不打算用橡皮擦将他抹掉。

她爱我,势必不允许我在感情的悲惨世界里做无望的守候,耗掉生命中最末的好时光。

对女儿的感情状况一无所知的母亲,整天播报她在老年活动中心的见闻,百分之八十都与胡臣宁有关。

这时我才发现,母亲相当有采访天赋,不仅能将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还原得栩栩如生,还能一字不差地记录下生活中的只言片语。可是,她越对未来女婿狂热,就越会增加我的抵触心理,最终形成一种被迫之下的反抗。

没多久,母亲又为我不回复邮件而鸣不平。我对她的抱怨忍无可忍,最后只好摊牌,“妈妈,你记好了,”我说,“只要是关于他的邮件,我一概不看,也不会回复。”

“为什么?”她委屈地哀声问,“他有哪点不好呀?”

“这和他好与坏无关!”

“难道你就一点不相信妈妈的眼光?”

“妈,你不要塞我不想要的东西给我好吗?”我很为难,不知要用什么办法才能打消她对胡臣宁的偏爱。

“你说你不需要?”母亲对我这个反应实在不能接受,“难道我的女儿是不婚主义?我的天啊!”一副备受打击的语调。

我不想伤她的心,假如这时火上浇油地说我不想嫁人,兴许她会又哭又闹地自叹命运不幸。自从父亲走后,她只要有点不顺心,就会往那些方面想。

于是我很为难地说:“对他没感觉,这根本不是我喜欢的类型。”

这下母亲舒心了,还安慰我说:“你们面都没见,没感觉很正常,今后我多给你介绍他,你考虑久了,自然就有感觉了。就像当初你爸,我也是听媒人说了大半年才见到他的,幸亏当初我一个劲地把他往坏处想,要不然我也接受不了他。”

一听她拿自己做参照就心烦,我干脆告诉她毕业后不想回家乡生活,拼命考博,好不容易走出来,立刻就灰溜溜地打马回朝,这岂不是让人笑话吗?

对于我的观点,母亲可是太有话说了,“不回来?上海有什么好啊,人生地不熟的,什么都要从头再来。你看人家去美国留学,在当地工作几年后还不是又回来了?我就你这么一个闺女,难道非要让分离迫使我们俩各自孤独吗……”

我不能理解母亲所谓的孤独。我以为,倘若能克制欲望,就不在乎是热闹还是孤独。

为了能使母亲平静,我只好表现出顺从,并心怀鬼胎地设法逃避春节相亲。在网上,与我有着共同遭遇的人成千上万。对此我好诧异,究竟是大时代推动了这番壮丽江潮,还是天下的父母都在同一呼声中做出响应,当现实的碾轮将我们赶到这一刻,才发现,在这个揠苗助长的速食社会,至高无上的爱情早从满汉全席变成了薯条汉堡。

我是接受不了的,无论如何都要保全内心那点爱。不管母亲如何摇旗呐喊,就算我和陆竞城没有结果,也不想随便用一场婚姻去搪塞感情,然后在一种貌似甜蜜的生活模式里,整天面对一根无法让自己产生情欲的木头,一寸寸地发觉围城里的孤独和绝望。

婚姻绝不是人生的必经之路。假如能与相爱的人步入殿堂,那只算是人生最好的点缀。假如没有爱情的红毯做铺垫,那么,我宁可放下虚荣,今生绝不穿上那件神圣的婚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