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小说 > 隋唐史最新章节列表
♂主编强推—>火爆爽文【收藏一下,方便下次阅读】

77.据《沈阳博物院汇刊》一期李文信《辽阳北园壁画古墓记略》,画绘石壁上,不事涂垩。

78.《文参》二卷五期八四页向达撰文。

79.《邵氏闻见录》称,杨惠之与吴道子同师张僧繇学画,误也,开元人焉能师事僧繇。《名画记》二,“吴道玄师于张僧繇“,乃效法之谓,非师徒之谓。

80.敦煌画术之渊源,解说者约分两派:(甲)根据殷虚、乐浪及辽阳出土之文物,以为早在四五千年前,我国艺术水准已达到正常发展,西域则向为游牧与少数民族所占住,其佛教艺术实受汉、唐文化向西域流布之影响;此派言论可以常书鸿之文为代表。按甲族文化输入乙族之后,即使乙族文化甚低,亦常适应本身之环境而加以改变,此不特文化已高之民族为然。故吾人论及文化源流,应注重其本质而不应偏重其转变。比方佛教至唐时固已改头换面,然推原本始,仍是天竺传来。常氏所言“融合了外来的文化“,又言“愈益接近中原,愈益充分的表示民族的色彩“,只能说明其影响程度之深浅,不能驳倒敦煌艺术非部分的传自西域。抑常氏用“西域“一辞,似专指天山南路,依《史》、《汉》记载,彼时已是住国,名别虽多,都属印伊系统,非为低化。尤其是说到殷虚,乃一个异常复杂而多方面性的文化问题,在学术上讨论,现在尚未能随便运用,推至四五千年以前,更未免估价过大。(乙)以为导源于印度石窟寺。盖自六朝至隋、唐,均采用凹凸法(即浓淡)以表示物体之阴阳明暗,与印度阿陀(Ajanta)石窟之壁画相同而为汉代所未有。又六朝塑画之衣褶,都属曹衣出水型(北齐曹仲达画衣服紧窄,时人称曰曹衣出水,见张彦远《名画记》),人物亦多长身玉立,正犍陀罗派之特征。此派言论可以向达为代表。按开、天以后,字学亦从瘦劲转浓肥,则衣服博大、妇女丰腴未必即受印度之影响。向氏曾揭出,安西曹氏诸窟题名中有都画匠作白般继,都勾当画院使保,其人当来自龟兹、天竺,疑敦煌壁画不无西方人作品。格隆威得(Grünwedel)试分西域绘画为三类:1.乾陀罗式,2.自1发展而来,3.另一种族应用新装饰法,其铭题为汉字。(同前引羽田亨书二六页)亦有谓中国画流行于西域者,或为唐画,或为混合美术,系唐代艺术家所留下,非西域人受唐代影响。按大食人依宾墨哈黑尔记“支那都城“为印度人及突厥人之都城,余曾证其即山丹古城,(《东方》四一卷一七号四一页拙著)正是后晋(九四一)以前不久之事,足证当时安西附近确有不少印人,向氏之疑,相信合于实况。由上数家言论思之,吾人研究敦煌壁画如不细加分析而遽下概括之断论,诚自有其危险。我未通过实地调査,今只从理想试推,窃谓东方绘事,当然原有其演变历史,逮西法输入,个别观摩模仿,程度应自深浅不同,亦必有敝帚自珍而坚守家法者。不过敦煌若干作品,确受西方影响,无可强辨,若必偏主西域汉化,多见其说之难以成立也。

81.《西域文明史概论》二〇页。

82.《文参》二卷五期七四页。《名画记》二云:“武陵水井之丹,……越之空青,蔚之曾青,武昌之扁青(上品石绿),蜀郡之铅华(黄丹也,出《本草》),始兴之解锡(胡粉),……林邑崑之黄(雌黄也,忌胡粉同用),南海之蚁(紫也,造粉胭脂,《吴录》谓之赤胶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