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小说 > 帝国往事最新章节列表
♂主编强推—>火爆爽文【收藏一下,方便下次阅读】

李隆基以传统的御臣之术来驾驭边将,自作聪明地以藩镇牵制藩镇。重用安禄山就是为了保持藩镇之间的力量平衡,但最终还是形成了以哥舒翰、安禄山等为首的地方军事集团。在这种新形势下,李隆基本应该想办法对节度使进行挟制防范,不能让节度使久任。可是现实情况却是安禄山兼任范阳、平卢、河东三镇节度使,时间长达十四年之久。

中国历史上每一个复兴王朝在抓好经济建设的同时,都会将边境线上的战备工作放在重要位置。国家的战备工作,事关生死存亡。唐朝实行的是府兵制,府兵制最大的特点就是“平时为民,战时为兵;兵不识将,将不知兵“。府兵的户籍由军府(又称为折冲府)掌握,府兵制下的折冲府有木契、铜鱼,如果朝廷需要征发府兵,皇帝就会颁下敕书,都督府和郡府检验木契、铜鱼,若都能对合,然后就能发兵。

和平时期府兵耕地种田,并在折冲将军领导下进行日常训练;战争爆发时,由朝廷另派将领聚集各地府兵出征,府兵作战一般不能长期在外,也很少远征,更不能随意更换驻屯地。战事结束后各地府兵仍归本镇,重新纳入当地折冲将军的管辖。这种兵役制度是为了解决三国、南北朝以来军队成为将领私产的问题,有利于防范地方割据势力抬头。府兵制还结合了屯田制,有利于农业生产,减轻国家军费开支,部分解决了后勤供给问题,也扩大了兵源。

唐朝均田制遭到了严重破坏,而且帝国边患日深。为了对付那些机动性极强的北方骑兵,帝国的军事战略必须做出有针对性的调整,防御战线由最初的点式防御转换为线式防御。这就要求帝国的军队有能力远征,也有能力长期驻防边境。

后来,帝国府兵制也逐步走向没落,士兵有死有逃,也不再清点补充,就连府兵装备的马匹、武器和粮草也消耗殆尽,无法得到及时补充。更为严重的是,府兵的社会地位也大不如前。原来的府兵入朝宿卫者被称为侍官,是去保卫天子的。后来宿卫的府兵就雇用顶替,类似于今天的临时保安。士兵成了军官任意驱使的奴隶,以至于长安城中的男人以做侍官为耻辱,甚至会被时人作为嬉笑辱骂的对象,而被派往边疆戍边的府兵也多被当作苦力役使,府兵死后,边将可以吞掉他们的财产。在这种背景下,应该服兵役的成年男子会想尽一切办法逃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