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小说 > 清代地理志书研究最新章节列表

第104章

♂主编强推—>火爆爽文【收藏一下,方便下次阅读】

注374 包括寨仔脚、六张犁、莿仔藔、莿桐坑等地,大概均在杉林乡境内。

注375 这些乾隆四十九年(1784)被划出界外禁垦的地域,仅注明田、园、荒埔性质及其甲数,而未描述开垦族群属性。另一方面,大部分的地名也无法还原其确切所在位置。

注376 阿里山社包括阿里山顶四社和下四社,其传统生活领域由今南投县竹山镇,经云林县古坑乡,到台南市白河区和楠西区。参见洪丽完:《嘉南平原沿山地区之族群关系:以“阿里山番租“为例》,载《台湾史研究》18(1)(2011年3月),41~102页。

注377 参见《诸罗县图说》。

注378 参见洪丽完:《清代楠仔仙溪、荖浓溪中游之生、熟番族群关系:以抚番租为中心》,载《台湾史研究》14(3)(2007年9月),59页。

注379 参见《淡防厅图说》。

注380 参见《淡防厅图说》。

注381 陈培桂:《淡水厅志》,见《台湾文献丛刊》第172种,75页。

注382 参见《淡防厅图说》。

注383 参见柯志明:《番头家:清代台湾族群政治与熟番地权》,173页。

注384 图说可能仅列举重要或是最大垦户,而未全部列出所有垦户名。

注385 参见《台案汇录甲集》,《附台湾府知府杨廷理等会稟》,见《台湾文献丛刊》第31种,30页。

注386 参见《诸罗县图说》。

注387 翁应瑞家族在诸罗县的发展过程,参见吴俊蔚:《番界与诸罗山区的开发:以翁云宽家族为例》,第4章,嘉义大学史地系暨研究所硕士论文,2009。

注388 《乾隆二十五年台湾番界图》作筑仔林生番界,但根据紫线图应是叶仔林。

注389 参见《乾隆上谕档》,第12册,乾隆四十九年四月九日;《台案汇录己集》,《为议覆内阁抄出闽浙总督富奏残折》,见《台湾文献丛刊》第191种,309页。

注390 参见《福建通志台湾府》,见《台湾文献丛刊》第84种,127页。